学生党员如何树立自身形?

流光碎影 2022-02-17 02:47 编辑:屈雁 294阅读

  建立理论学习的长效机制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树立良好的党员形象,就必须具备深厚的党性修养和强烈的党员意识。而要强化党性修养和党员意识,最为关键的一环,就是要加强理论学习,用党的科学理论来实现最优武装,并注重与实践相联系,以理论修养推进党性修为。
  基于此,必须建立理论学习的长效机制,使理论学习常态化、长期化,真正融入学生的灵魂。

  颁布条例,端正学习态度。高校党委应结合本校实际,颁布有关条例,对教师言行进行约束和引导。通过激发教师理论学习的积极性,掀起学生中理论学习的热潮。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是各专业课教师,均要求他们参与学校一定时期举办的有关理论学习的各项活动,并将其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和职称评定的一项重要指标,督促教师树立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念,率先垂范。
  同时,让学生适度参与到教师的学习活动中,提出意见和建议,提升学生学习科学理论的兴趣和热情。另外,对能够较好地引导学生端正入党动机、提高政治觉悟的教师,要给予一定程度的奖励。反之,对散播“思想政治教育无用论”以及宣传不良社会思潮的教师要进行严肃的批评和相应的惩罚。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理论学习方面的示范作用,帮助学生端正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态度,把加强理论学习作为自己的政治责任和终生任务。

  制定规范,明确学习内容。高校党委应当制定相应的规范,明确理论学习的内容和体系,促进理论学习的系统化、规范化和深入化。
  首先,扎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加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近现代史等知识的深刻把握。其次,将科学发展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求真务实、军队新的历史使命等创新思想,作为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
  并不断充实国家出台的大政方针、国内外形势等富有时代感的新内容,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再次,要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祖国历史和现实,增强建设祖国和振兴民族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最后,要在掌握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上下功夫,力求完整、准确地学习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洞察力,增强大局意识和战略意识,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理论修养和政治素质。
  

  建立制度,落实学习任务。第一,在学生中广泛开展“读一本原著,通一部经典,学一篇文章,解析一项国策”的活动,配合此项活动,建立“日省、周议、月审”制度。“日省”即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鞭策自己前进。大学生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同学应该每天思量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党员标准,想想哪些举动值得肯定和继续坚持,哪些行为应当改正,哪些思想应当被扼杀在摇篮中。
  “周议”即每周对自身情况作一个总结,看看自己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都有哪些进步或不足。同时,坚持每周学习一篇党的理论文章,或者阅读经典原著中的部分内容,或者解析一项国家政策的哲学依据、现实效用和长远意义。可以每周固定选取一个晚自习的时间,让学生党员进行交流发言。
  “月审”是指,大学生党员将自己每月阅读文章或关注时势的体会写成一篇三千字左右的论文,交给学生党支部。由学生党支部聘请老师或组织同学成立评审委员会,进行稿件评阅,对其中的优秀者给予奖励,并推荐到上一级党组织进行评阅和表彰。

  第二,在加强大学生理论学习的同时,还应着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党员学生的个人良好形象的树立不能脱离社会实践,不能闭门修身,不能坐而论道,必须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磨练。因此,高校应在每个学年明确固定的时间,拨出专项经费,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可以让他们深入农村,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火热场面;让他们进入工厂,感知祖国建设的点点滴滴;让他们进入市场,理解经济规律在现实中的表现。
  让他们用实际行动来践行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锻炼中让自己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