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的读后感1000字(手不释卷的读后感400字)

流光碎影 2023-01-08 16:39 编辑:admin 300阅读

1. 手不释卷的读后感400字

杨志亮手不释卷,潜心阅读,:乃学习之榜样。

2. 手不释卷的故事450字

手不释卷”的故事: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谓老而好学。”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愤学习,学问提高很快。

只要看书就会有收获,获取的知识也更多。后来,人们用“手不释卷”这个成语来赞扬吕蒙读书的好习惯。 

3. 读手不释卷有感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拿破仑所取得的权势和威望,而是青年时期的拿破仑的学习的刻苦勤勉。他怀着超出寻常的求知欲,如饥似渴的汲取知识,废寝忘食的博览群书。

他坚持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以培养自我吃苦耐劳的习惯。

他不谈情说爱,不去寻欢作乐,服役之后不知疲倦的努力工作,闲暇之余即手不释卷。

年轻的拿破仑相信革命,相信自由和平等,并为之付诸行动,为未来的军事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战时他所表现出来的过硬的军事素质、顽强坚定的意志、充沛的精力、必胜的信念和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无疑都是他学习时积累的宝贵财富。

4. 读《手不释卷》有感

答:这篇文章讲了李密出生贵族,他曾经年轻时当过保护隋炀帝的待位,杨素正好骑马路过,看到了李密学习的样子十分好奇,突然他觉得李密非常的认真,于是杨素回到家对他的儿子杨玄感说:"李密不是你能比的,你要向李密学习。"后来,杨玄感要开战了,李密给他提了个建议,可是杨玄感根本不听李密说的话。最后,杨玄感战败而死。反而李密成为了瓦岗军的首领,轰轰烈烈的做了一番大事。

他白天读,晚上读,连外出途中也手不释卷。这句话让我非常心赏,这句话主要表达了李密非常的勤奋,无论有多吵,他也不管。

这篇文章让我懂得了做事要专心致志,一心一意。

5. 爱不释手书籍读后感

读完《马鞭》这篇文章后,我深刻的感受到:

临走时,我悄悄将马鞭放在他家衣柜的角落里。我明白自己不能接受这份沉重的礼物,我明白如果我接受了这礼物,就等于接受了他。我不能,这样对他不公平,因为我知道自己的心里还装不下其他的任何人。   这马鞭,这让我爱不释手的礼物,这有心人的 特意安排,还有这份让我不知如何拒绝或者如何接受的爱...

6. 手不释卷的体会

竹子用了4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cm。

从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地生长,仅仅用了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

其实,在前面的四年,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

做人做事亦是如此。不要担心你此时此刻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因为这些付出都是为了扎根。

人生需要储备,有多少人,没能熬过那三厘米?

什么叫价值?

同是两根竹子,一支做成了笛子,一支做成了晾衣杠。

晾衣杠不服气的问笛子:

我们都是同一片山上的竹子,凭什么我天天日晒雨淋,不值一文。而你却价值千金呢?

笛子回答说:

因为你只挨了一刀,而我却经历了千刀万剐,精雕细做,晾衣杠此时沉默了。

人生亦是如此,经得起打磨,耐得起寂寞,扛得起责任,人生才会有价值。

看见别人好的时候,不要嫉妒,因为别人付出的比你多。

有人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

胡适也说:“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数人。”

说起钱钟书的才学,人们往往归功于他的天分高,记忆力强。其实,钱钟书学问博大精深,更多来自后天手不释卷的苦功。

钱钟书大学同窗这样描述:

在校时,以一周读中文经典,一周读外国名著,交互行之,四年如一日。每赴图书馆借书还书,必怀抱五六本书,且奔且驰。且读完一册,必作札记......

代表他学术成就的《管锥编》,引述4000多位名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博大精深。

他的学习心得是:“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心在一艺,其艺必工,一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哪有什么开挂的人生,只不过是厚积薄发。

这就叫竹子定律

7. 手不释卷的故事400字左右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8. 成语故事手不释卷读后感

“手不释卷”告诉我们的道理:时间紧迫也要读书,从书中学习知识。要多读书,爱读书,只有勤奋读书,才能有所成就。意思是手中的书不肯放下来,比喻抓紧时间勤学,或看书入了迷。

故事:

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