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读后感(史记读后感3000字大学生)

流光碎影 2023-01-03 17:48 编辑:admin 297阅读

1. 史记读后感3000字大学生

就在昨天,我踏入了苏州名人馆。里面展示了共477位姑苏先嫌,我才意识到原来有这么多闻名于世的人都出于苏州。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清朝史学家顾炎武,近代戏曲大师吴梅等等。仿佛世间的各种圣事都如我亲眼所见一般,让我身为一个苏州人而感到骄傲。其中叶圣陶老先生是我记忆最深刻的一个人,请听我慢慢道来。 陶老先生是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我国的第一个童话《稻草人》便是出于他手。叶圣陶老先生之所以会有着如此之多的名著,是因为他有着一颗热爱文学之心。 他曾说过:“如果有人问我的职业,我会说,我的第一职业是编辑,我的第二职业是老师。”这两个充满文学气息的职业成为了叶圣陶的首位职业,一颗热爱文学的心脏在我们面前强健的跳动。 “编辑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在编辑当中粗心是不允许的,叶圣陶老先生要检查所有的文字,要认真对待他们的出版物他们的报道和他的读者。所以他认为认真是一个成功编辑的关键。 “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老先生为中文教育定义了新的理念。只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才能让学生活学活用。叶圣陶老先生的这种润物无声,诲人不倦的精神为老师们竖起的一个好榜样。 文学为人生。叶圣陶老先生的大多数作品都由生活得到灵感,他相信文学作品不仅是用来供人消遣,而且也是反映生活和鼓舞者思考现实的工具。 叶圣陶老先生热爱文学,认真仔细,诲人不倦,更可贵的是他有一颗爱国爱家之心,他的这些高贵品格都值得我们歌颂学习,平凡的我竟然和这个闻名于世大作家同处于一个家乡,我深感骄傲。

2. 史记读后感3000字大学生篇

史记》这本书讲述了生动的历史故事,借鉴历史,可以使我们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从历史故事中启发心灵。

  史记读后感1

  这几天,我读一本关于历史记载的书,名叫《史记》。《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他记载了从炎黄时期到汉武帝时期共约三千年间的政治,文化,经济等重要历史。我发现,《史记》,它虽然是记载古代历史的书,但不枯燥,语句十分优美,易懂。

  《史记》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品。史记共有一百二十六卷。分别记述了许许多多惩恶扬善,舍己为人精神的故事。通过查资料,我知道了《史记》包括“本纪”、“世家”、“列传”和“书”、“表”,共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万字。

  《史记》中,有一个故事让我很感动。是《五帝本纪·大禹制水》的。在尧帝在位时,就经常发生水灾,尧帝就派大禹去治水,大禹接受尧帝交个他的任务后,下决心不解除水患就不回家。大禹在治水时,和老百姓一起开凿大山,并不摆当官架子。在大禹治水的三十年里,多次经过家门,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说。一次,他的妻子生下一个儿子,大禹很想进去看一看儿子,可一想到没完成的任务,昂首走过了家门。我真佩服大禹那勤勉不息的精神,为了治好水灾,三次经过家门都不进去。大禹的手指甲都被磨光了,手和脚都长满了茧,走起路来都痛。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我国历史学,和文史学史上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只言”的伟大著作。我想:这么好的一本关于历史记载的书,一定深受读者喜爱吧。事实也如此。

  《史记》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我们应该都阅读这类的书,了解更多历史记录,故事,增加读历史的认识度。查完资料,知道了那么多以前我不知道的知识,我更加喜欢《史记》这本书了。

3. 读《史记》有感3000字

《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通史。

书中记述了从黄帝以来的上古传说, 到商周时期的历史事迹, 再 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不安。时间一共跨越了三千多年, 比较详细地记述了我国这一历史时 期的政治、 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因此它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巨著, 是中华民族文化 宝库中的瑰宝。

4. 史记读后感1000字大学生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的纪传体通史,体现了古代史官的眼界和良心。无论是体例还是写作风格都影响着后代史书的撰写和编纂。作者司马迁出生贫穷,身世坎坷,忍辱负重,谨承家业,以入木三分的洞察力和秉笔直书的责任感,写作了伟大的《史记》,客观地纪录中国朝代的兴替,恰当地评价了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再现了当时波澜壮阔的历史社会画面。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在《史记故事》里,记载了许许多多令我敬佩的人,他们有血有肉,热爱祖国。其中屈原和介子推是令我最为敬佩和感动的两个人物。屈原是一个爱国诗人,他坚贞不屈,刚正不阿,最后投江而亡,为祖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被这种爱国主义行为深深感动着。介子推是重耳的忠臣,他跟随重耳,和重耳一起受难之时,曾经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煮了一碗肉汤给重耳,重耳吃了肉汤渐渐恢复了,过了几年,重耳又做上了国君,他把当时跟他一起受难的人都升了官,唯独忘了介子推,众臣都为介子推打抱不平,要他去领赏,介子推不去,带着它的老母亲隐居绵山,当重耳想起介子推,后悔不已,便放火烧山,只留一面出口,好让介子推出山,等了半天,介子推没有出山,重耳进山看到介子推背着他母亲烧死了,介子推在旁写了一封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长清明。”介子推这种舍生取义,不图回报的行为令我感动。

文学是比鸟飞得还远的梦想,是比花开得还美的情感,比星闪得还亮的智慧,是我们到了一百岁还忘不掉的信念。文学名著是全世界人民的无价之宝,是值得全世界人民继承发扬光大的精神财富!

5. 史记读后感800字大学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被称为中国上古时期五帝。其中,尧的帝王形象是以温良敦厚而呈现。

尧能够禅让大位给舜,证明了尧天下为公的胸怀。而舜能够禅让帝位给大禹,也证明了尧识人用人的眼光。

6. 史记读后感3000字大学生作文

中国文学家鲁迅曾经说过: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寒假里,我读了史记,仿佛看到了野心未泯的庞涓,乐于助人的信陵君,百步穿杨的李广……

《史记》中有一个故事让我非常喜爱。那是项羽的故事。项羽他十分骄傲自满,目中无人,自以为可以取代秦始皇,而且他总是不听别人的劝告,最终死在了东城。他还不知道他错在哪儿,仍给自己找借口:这是天意,并不是自己用兵的失误。但项羽身上有一种精神值得我学习:他在东城决战的时候,宁可死在战场上,也绝不当逃兵溜回江东。李清照曾经说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读完《史记》,我懂了许多,从信陵君的故事中让我懂了:如果你想要更多的同伴,就必须乐于助人,待人温和,当朋友有危险的时候会为同伴出谋划

策。从项羽的故事让我想到了自己:有好几次我在做数学题的时候,碰到了一些拦路虎,我并没有绞尽脑汁去思考,而是当个可耻的逃兵,直接跳过去了,甚至可能我连题目也没读清。读了项羽的故事后,我回想起来,真愧疚呀!

《史记》中有许多爱国的伟人,每个人的爱国方式都不一样。我们既不能像屈原那样国亡就投江自尽,也不能像子贡那样凭着三寸不烂金舌影响七国的发展然后以此拯救鲁国,但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譬如: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少用一次性筷子,少用餐巾纸,建议随身携带手帕,爱护公物,保护环境……这些看起来像是小事,但如果大家都做到的话,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我们国家也会因此变得更加强大。

读了《史记》,不仅丰富了我的视野,还拓展了我的课外知识,更让我对历史有了浓厚的兴趣,这可真是“书中自有颜如玉”。